好好聽音樂的前題,是要通過器材還原。既然要通過器材還原,音響技術就有必要存在意義。如果說音響的應用、搭配、調試是一門功課,那么接近平直的頻響曲線是入門第一課。
通過喇叭的擺位,我們可以在不同房間環(huán)境獲得良好的頻響曲線,聽到更豐富的信息,對喇叭的聲音做出正確直觀的判斷。下面我想通過一對3寸的全頻喇叭,在2.8米左右距離的測試結果,來證明我的觀點。
那么一款3寸的喇叭,在60公分高的金屬腳架上面,遇到不同的擺位狀況會有什么變化呢?
圖一:兩只音箱的內間距超過2米,這時在皇帝位的大概頻響情況如圖。
喇叭是直面向前的狀態(tài),我們會看到1.8KHZ以上有明顯的凹凸變化,那么下陷的頻率,衰減了音樂原始信息,我們聽不到那些被衰減后的信息,或者微弱感覺到這些信息。1.8K的聲音在耳朵聽起來已經算是高音區(qū)域。
圖二:將兩只音箱內間距縮小到1.7米左右。喇叭還是直面向前的狀態(tài)。
這時大部分區(qū)域的凹陷頻率基本拉平。實際上的聽感也是多了很多高頻的信息,唇齒音收的更好。氣鳴樂器表現的自然,聲場分布中的樂器人聲位置準確。前后樂器定位比例對稱。達到這張圖的效果對聽大部分音樂都沒問題了。而在8K深深的陡峭衰減,一般讓人難以察覺。如果沒有頻響平直的器材對比,只靠耳朵無法分辨!
圖三:小心的在原地將喇叭內凹一點角度,這時喇叭與皇帝位呈小角度夾角,在音箱測試時,這應算軸向響應,也是出廠消聲室測試最平直的那段頻響。
小口徑全頻的離軸響應是很難看的。如果玩小口徑全頻采用直擺位,那要看聆聽距離與喇叭中軸線的關系。如果喇叭動不了位置,那么人的位置可以動吧?呵呵。樹挪死,人挪活!這樣做的好處是哪個陡峭的衰減坑變寬了,衰減量變小了!耳朵是聽不出這微妙變化的!
每個發(fā)燒友都是追求完美的,8K的坑如果你沒看到圖不會對心理有影響,但是看到了呢?心里會很不舒服。沒聽出,沒看到,一切都沒發(fā)生?墒俏覀兛吹搅。顯然移動喇叭是不可以了,角度調整也已經招數用盡。那么,我試著將喇叭墊起,呈仰臉斜面。這時......
作為一款三寸的小喇叭,在2.8米左右的距離做到如此。我可以安心了。每款喇叭的設計不同,擺位也非一成不變。三寸變四寸又有不同!想比別人聽到更多、更豐富的信息。不是只花錢買貴價功放、貴價喇叭就可以。器材的品質固然是重要的,可器材的聲音畢竟受環(huán)境所左右,重播的信息是為人而服務的。我們只要掌握一些方法,耳聽、實測等手段交互應用,是可以在不同環(huán)境調校出平衡的聲音。
結束前我再回答一個問題:聽音位的頻響和音場表達到底是個什么關系? 是頻響好了音場自然就好了,還是說音場調出來后頻響一般不會差太遠?或者另有別的因素?
在我看來,頻響和音場沒有必要聯系,但是在普通環(huán)境中(大多數人家中)他們之間的確有著必要聯系!
簡單舉例,我們把喇叭推向墻角,這時候低頻63-250左右會鼓起來,低頻混響時間會變長。音場縱深趨于扁平化。低頻不豐厚的箱子推到墻角都會有低頻出來,比如小三寸喇叭。
如果將喇叭鑲在墻內又是另一種情況,這時候箱體后方等于無限大面積,也就是抵消了箱體背后的混響反射,我們聽到的聲音減掉喇叭及系統失真,基本接近原作品狀態(tài)。這時可以把墻面看做無限大障板!
如果將喇叭拖離前墻,那么喇叭與前墻之間的關系是喇叭直達聲與房間反射聲的疊加。所以喇叭的位置決定了房間整體混響特性的啟始點。由此可見喇叭擺位影響了聲學變化也從而影響到頻響變化。
上面是理論上的說辭,我們所處的真正環(huán)境大部分是不規(guī)則的。那么我們要依賴一些手段找準平衡性,平直的頻響是一個前提條件。而音場是房間混響與直達聲疊加的虛擬效果,所以房子不同,音場也不同。無法進行對比測量。
沒有測量設備,用耳朵對比的方法?梢杂帽O(jiān)聽耳機系統進行調整,主要是聽頻帶中樂器的峰谷特性。調整音響一定是有參照物才能事半功倍的。
我特別提醒,揚聲器頻響不能代表揚聲器音色的表現,做到平直的頻響是HIFI的第一要務。如果我們坐在皇帝位連聲音信息都聽不全面,如何談HIFI?從側面反映出,利用揚聲器擺位獲得平衡的響應是HIFI音響的最基本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