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院團引入演出季:知難而上的嘗試
更新時間:2015-3-23 16:21:07 編輯:溫情 文章來源:高慶秀 調整文字大小:【
大中小】
[導讀] 近日,上海京劇院引入演出季制度,公布了從今年3月底開始貫穿全年的演出計劃,以求從技術上探索拓展戲曲市場的新可能。
無獨有偶,上;磩F日前也宣布,今年將推出貫穿一整年的名為“四季”的淮劇演出季。這兩則消息引起了業(yè)內人士的廣泛關注,盡管目前演出季在戲劇市場已非常普遍,但戲曲院團推出演出季的情況并不多見。演出季制度會對戲曲院團探索市場化帶來哪些作用?又有哪些難處?
戲曲演出缺乏完整精密的計劃
“現(xiàn)在大家所說的戲曲演出季一般指戲曲集中演出的時間段,它的長度沒有限制,而真正的戲曲演出季是戲曲院團或劇院以年度為單位,提前制定和發(fā)布的下一年演出計劃安排!眹以拕≡簩а莶槊髡苷f,演出年度可以從年初算起,也可以從年中的任一月份算起至下一年的這一月份。在演出季里,演員、劇團、劇院以及其他相關機構可以進行周密的投資預算,簽訂一系列合同與協(xié)議,有步驟地統(tǒng)籌和安排演出、票務、推廣等各項工作。
隨著國內戲曲演出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近年來,各大院團經常打出各種演出季作為宣傳品牌。比如“國家京劇院金秋演出季”“國家大劇院新春演出季”“北方昆曲劇院大觀園演出季”“保利劇院五月演出季”“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天蟾逸夫舞臺演出季”等,這些演出季一般可持續(xù)1至3個月,有的可長達半年,各家院團也會在實際演出前幾個月進行預熱和宣傳。
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相較于其他演出類型,戲曲演出的受眾規(guī)模較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戲曲界沒有演出季這個概念,很多院團還是習慣于先定劇目、演員,再定劇場和時間,導致戲曲演出發(fā)布的時間也有先有后,有時提前兩三個月,有時提前十幾二十天,沒有規(guī)律可言,不利于觀眾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也就很難養(yǎng)成習慣。
“美國百老匯的演出安排也是提前一年發(fā)布的,盡管實際演出可能會有微調,但基本不變,也就是說觀眾來百老匯看戲,也是一年之前就計劃好的,不管是演員還是觀眾都有一個可參照的日程表!敝袊鴳蚯鷮W院戲文系主任謝伯梁表示,反觀國內的戲曲演出,由于臨時性的任務演出比較多,缺乏完整和精密的安排,造成了一種“急就章式”的倉促演出,這不利于整個戲曲市場的長線發(fā)展,而現(xiàn)在戲曲院團引入演出季使得整個演出更有計劃性,這才符合演出市場的規(guī)律,這是文化市場規(guī)范運作的標志,也是戲曲市場化程度提高的標志。
演出季幫助院團鑄品牌
按照演出季的安排,今年上海京劇院在3月份推出兩場主題演唱會、兩場大戲和一場折子戲在內的5臺節(jié)目后,還將在5月、8月、10月和12月分別推出“原創(chuàng)之魂”“青春之歌”“經典之魅”和“大師之脈”四輪演出,每一輪都包含5到6場戲曲演出;而從本月開始,上海淮劇團率先登場的小演出季“春和景明”已經推出了3臺精彩的淮劇演出,包括傳統(tǒng)名劇《牙痕記》和新編歷史劇《忠烈門》等。從市場規(guī)律來看,這兩大院團提前安排演出計劃,不僅便于人員和資源的集中調動,也便于造勢宣傳。
“提前公布劇目名單,在觀眾的話題中充分發(fā)酵,營造一種輿論氛圍,長此以往也能形成自己的戲曲演出品牌。”國家大劇院演出部副部長孟鑫說:“最近3年,我們連續(xù)舉辦了‘黃梅戲藝術周’‘越劇藝術周’,今年還舉辦了‘昆曲藝術周’,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些也算一個個小演出季,堅持做的時間長了,觀眾就會知道每年這個時候國家大劇院都安排戲曲演出,以便提早安排好時間。”
除了營造宣傳氛圍,打造戲曲院團的品牌以外,演出季的制定主要強調票房營銷的計劃性,時間上的優(yōu)勢可以讓戲曲演出套票打折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提高劇目售票的出票率。而且通過網絡票務統(tǒng)計,戲曲院團能盡早預知票務銷售情況,對接下來的實際演出工作做相應調整。
“有次去美國演出,當?shù)氐难莩錾桃荒昵熬桶哑比假u光了,我們去就只是履行一個演出過程,對于我們演出院團和演出商來說,演出各方面收益和安排都按計劃進行,心里非常有數(shù),而且由于票全都賣出去,演員的表演信心也很高。所以我們一直在學習和借鑒這種長線演出季的模式。”北方昆曲劇院副院長曹穎表示,我們能提前對票務進行統(tǒng)計,如果在演出前一兩周的情況依然不好,比如出票率小于20%,我們可以跟演出商之間協(xié)商,采取應急措施,比如邀請慈善機構參與,將本次演出變成慈善演出等方式。
院團獨立運作演出季難處不少
雖然演出季制度能夠幫助戲曲院團提前計劃未來的工作任務,而且可以使觀眾提前預知演出計劃并做出相應的安排,但由于與實際演出時間相距較遠,這使戲曲院團在先期策劃、宣傳推廣、市場啟動、同期運營等各方面面臨挑戰(zhàn)。
“運作整年的演出季對于劇院來說可能相對簡單一些,作為經營者他們畢竟有自己的盈利渠道,但對于院團來說卻不容易駕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禎表示,有的戲曲院團沒有自己的演出劇院,可能連演出場地都租不起,而且即便場地費不是問題,借助別家演出商的劇場也要看這家演出商的檔期跟自己的檔期合不合適。
“對于駐場演出來說,戲曲院團提前排出一年的演出計劃還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涉及外地巡演,這就沒法說了,即便戲曲院團能提前那么久,外地的演出商也未必能提前一年列計劃,他們一般提前兩個月左右才向戲曲院團發(fā)出邀請。另外,戲曲院團與演出商之間的合作也充滿變量,比如,戲票預售情況不好,戲曲演出院團和當?shù)氐难莩錾淌欠衲茼斪∑狈繅毫猿謭?zhí)行這次演出計劃?一旦演出院團和演出商中一方出現(xiàn)問題,演出季就有可能只是一個‘空頭’計劃而已! 國家京劇院一位內部人員向記者分析。
查明哲從內容創(chuàng)作的角度分析了演出季引入的難度,在他看來,現(xiàn)在的戲曲,經典的劇目都是歷史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的新戲曲作品創(chuàng)作很難,數(shù)量也很少,基本上都是在經典保留戲曲的基礎上進行改造,這樣對戲曲院團內容上提出挑戰(zhàn),“即便能提前一年的時間安排出演出季的演出計劃,但是如果缺乏新作品,演來演去每年就那么千篇一律的幾出戲!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高慶秀,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