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國傳媒大學大師班首戰(zhàn)——擴聲混音工作坊在大家的期待下順利拉開序幕;顒游嗽谛W生、專家和業(yè)界精英近兩百余人奔赴現場圍觀操作。教學現場引進了直播設備,如愿惠及廣大音頻從業(yè)者。為期三天的線上線下全面聯(lián)動,將數萬音頻人才緊密聯(lián)系到了一起。與此同時,緊接著舉行的美國SynAudCon 專業(yè)音頻教育課程一改往年在易科國際總部舉辦,而是選擇在中國傳媒業(yè)夢開始的地方——中國傳媒大學里帶來升級版OptEQ 高級課程《EQ 解密》。值得一提的是,音響網(audio160)作為易科國際的資深合作盟友,在活動前期預熱進行全方位宣傳造勢,為廣大音頻從業(yè)者吹響技術交流“集結號”,攜手易科國際與國內音頻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員一道,開啟技術分享與交流之旅。 |
擴聲混音工作坊 |
2017年7月2日——4日,這將成為國內一大批音響人士記憶深刻的三天。素有中國傳媒業(yè)搖籃之稱的中國傳媒大學與深圳易科國際再度聯(lián)手,在音頻行業(yè)譜寫下一段佳話——第十四屆錄音藝術大師班大獲成功! |
Day 1: “擴聲混音技術工作坊,6大混音作品賞析,總有一首打動你。” |
||
6位混音師/音響師分別帶來了不同風格的混音作品,都來自于他們實際工作的一手素。每位混音師都介紹了各自的多軌文件及混音思路和手法,再由Christopher Pyne先生進行解讀,并通過回放分軌文件的虛擬試音方式進行點評,根據他以往的理念與經驗做出一些調整和對比。 |
Day 2: 《現場演出擴聲中的聲音拾取》 |
Day 2: 《大型演唱會的現場混音技巧》 |
馬昕老師根據三十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總結提煉的現場擴聲拾音的一些注意事項,重新定義了現場拾音跟錄音棚拾音的一些不同。結合去年杭州G20演出以及剛結束的香港回歸20周年閱兵活動,講述了很多現場遇到拾音問題的一些可靠的解決方案。也從人聲樂器聲民樂交響樂少數民族特色樂器不同的方面詳細闡述了各個拾音的要點及注意事項。 舞臺拾音對象主要是人聲和樂器兩個方面。 |
Christopher特別跟大家回顧了現場演出音響行業(yè)的歷史,大家紛紛驚嘆于這幾十年間巡演系統(tǒng)的巨大變化,“一場巡演的音響設備需要裝滿三輛大卡車,所以當我第一次在現場見到線性陣列時,簡直驚呆了。如此小的體積真的能勝任嗎?” 37年的職業(yè)生涯讓Christopher有說不完的故事,同行的聽眾們時時發(fā)出會心的笑聲。 |
Day 3: 《理解功放和揚聲器的額定功率》 |
Day 3: 《擴聲系統(tǒng)設計層面的幾點考慮》 |
學習功放測量及辨別的能力,可以有效保證系統(tǒng)設計的合理性,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產品,無需依賴不規(guī)范的廠商資料,真正做到信號放大環(huán)節(jié)的可控性。 |
陳懷民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前期設計中的幾個最重要的點,包括:可靠性 合理性 靈活性 先進性4個方面展開論述,在項目的實際設計當中,其實設計人員只要抓住了這4個點,那這個設計就是一個成功的設計。陳老師身經眾多國內重大項目,從最高級別擴聲系統(tǒng)設計中總結出來的這四個方面的特點,極具代表性。 |
Day 3: 《音頻擴聲設備及系統(tǒng)的主要發(fā)展趨勢及相關建議》 |
|
依次概括了調音臺(逐步集成化、小型化,由模擬向數字全面轉型)、處理器(多通道數字處理平臺的應用更廣泛)、揚聲器(有源系統(tǒng)及類有源系統(tǒng)發(fā)展迅速)、拾音器(音質越來越清晰,使用便利又耐用)、周邊設備(逐步集成化、軟件化的趨勢)等品類特點。再從橫向以及縱向維度闡述未來的發(fā)展。 截止到7月4號下午17:30,觀看人數超過7萬人次,評論條數粗算突破20萬!這是目前為止音響行業(yè)直播課程中觀看人數、參與討論數最多的一次。同時為往后的線上培訓、研討、產品普及等直播視頻起到了范本作用。 易科國際作為此次大師班的協(xié)辦方,很榮幸見證這項課程的繁榮態(tài)勢,也致力于今后做到更優(yōu)秀。 |
|
SAC OptEQ高級課程 |
|
編 后 語 |
延 伸 閱 讀 |
任何技術從其誕生起就具有目的性,音響系統(tǒng)調試也不例外。音響系統(tǒng)調試是構筑音響設備與聲音之間的橋梁,具有較強的技術色彩,它的實現需要通過各種產品的協(xié)作和從業(yè)人員熟練的操作。分享、交流、碰撞、融合作為易科國際此次開展技術交流培訓活動的主題,吸引了超過四百位在校學生、專家和業(yè)界精英奔赴現場參加研討;顒娱g隙,音響網(Audio160)駐京記者有幸邀請到中國傳媒大學大師班擴聲混音工作坊主講師Christopher Pyne 先生及SAC 高級培訓活動主講師Pat Brown 先生,一起探討本次活動開展的細節(jié)及感受,敬請關注!<詳情請點擊> |